依本書叫《改革歷程》,比起英文版Prisoner of the State貼題得多。當然外界對六四既部份最關心,趙紫陽亦都有詳細交代,但係由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至六四屠城一段只是近因,真正既導火線遠埋在80年改革開放時,所以,趙紫陽大部份篇幅都係講在文化大革命以後既經濟政治改革。
趙紫陽果然唔係一個空談既理論家,而係一步步實踐模索硏究而行出一條生路的總理,套佢既說話,就係,「模著石頭過河」,中國,一步一試之下,無好似東歐蘇聯行震撼經濟治療,在風高浪急下,今次力保不失,無在經濟上翻船... well,不過政治上進行對手無寸鐵既人民大屠殺,政治人權倒退....囉。
趙紫陽解釋點解需要貿易,係我有史以來睇過最簡淨有力而深刻既解說。趙講佢1978年去歐洲考察,去到法國南部,見到當地非常乾旱,成個夏天都唔落雨。根據中國既思維方式,咁既土地一定要大興水利來種糧食啦;但係法國人無咁做,佢地種比如葡萄依d耐旱既植物,再釀酒,農民生活非常富裕。
去到希臘既丘陵地區,又多山又乾旱,如果根據中國既想法,又會要開梯田同大修水利啦;但係希臘人無,而係在返原地種橄欖,榨橄欖油,農民生活好富裕。
點解佢地可以咁?因為佢地唔係封閉既經濟,可以靠對外貿易,賣左自己種既農作物,用賺返來既錢買自己所需既物品。
每處地方既天氣土壤都唔一樣,適合種既植物亦都唔同,如果無貿易,個個農民都只可以用自己一小片田地來種可以食既植物,來填飽肚子。如果你係廣東浙江依d漁米之鄉就當然無問題啦,但如果你在貴州廣西依d窮山惡水既地方,就算你早出晚歸做足365日,都只可以在餓死邊緣上苦苦掙扎。
趙紫陽返到中國後,一次去山東魯北睇過,果度係鹽鹼土地,種糧食產糧好低,但係非常適合種棉花。但係由於中國限制貿易,要個個農民自給自足,多年都只可以可憐地種糧食,在貧窮線上掙扎。於是趙紫陽決定魯北可以種棉花賣比國家,而國家就為農夫提供糧食。結果兩年之內棉花大幅增產,農民立時翻身,仲在1985年「搞」到棉花多到成「災」,賣唔出去....要知道,不過係兩年前,中國仲係大量入口棉花既。
農民除左買棉花既收入之外,仲因為種棉花就有棉花籽,棉花籽榨油之後係非常好既肥料。有左依d肥料,在非鹽鹼既土地種小麥又大幅增產!
以前係1.5畝地來種小麥都食唔飽,依家係「一畝小麥吃飽飯,半畝棉花做貢獻。」1畝土種小麥已經夠食,仲種棉花來賣添!
依個係我讀咁多經濟書以來,解釋貿易點解可以創造價值既最精簡深刻既解說。讀趙紫陽既感覺很似讀Yunus,都係No bullshit既實踐家,依個係佢由計劃經濟到巿場經濟一步一腳印地行出來既經驗,果種摸索出來的實在,唔係一般經濟學者可比。
依家中共官方喉舌,叫鄧小平是什麼「改革開放總工程師」,實是過譽。鄧小平支持經濟改革是真,否則趙紫陽一個小小地方官又點可能頂得住陳雲、李先念依d老人既壓力?但,由四川到全國,真正落手落腳模索出改革的,是趙紫陽。
鮑彤在導言之中講得好:
「有人,說鎮壓壓出了繁榮。我只知道,是經濟改革改出了繁榮。是人民,用巿場經濟打破了毛澤東的枷鎖,才創造了繁榮。」
歷史,一定會還依位第一個實行經濟改革既人民總理一個公道。